.....。
只是,在石头城中的行在。
刚才才顺心没几天的监国,却又因为一个突然而至的消息,觉得心力憔悴起来,层出不穷的事端与危机,让他不得片刻消停与舒心,而耗尽了他的精力与时间。
好歹渡江的赴援的高宠所部,总算是正当其会的顶住了藩胡迁转的大规模侵袭,而将岌岌可危的荆南道和江西道北面的战线和局势,给重新稳定下来。
但是,这时候西线又传来了噩耗,北伐中实力相对保持完好的西路军,在汉中以西的子午谷,北面的陈仓道,与背约大举进犯的西军数部,激战连场死伤累累而相持不下。
这时候,当地一个原本降顺的小军镇,突然在长柳镇聚兵反乱,不但放火烧毁了后方堆集的辎重,致使前线军心动摇,,还背袭了西路军的防线,里应外合打破了汉中东北的通山关。
是以正在当地重整旗鼓的七八万西路联军,因此猝不及防仓忙应战数场,而屡战不利损兵折将,
相继丢失了,故汉中郡所属的城固、褒城、乃至南郑、西县各地,在消息传出来前,西路军的余部,已经一路败退过了定军山,而退走向利州一带。
以至于,他只觉得自己就活像是个,到处堵漏补漏的泥瓦工或是裱糊匠,在一间已经出现颓败和四面漏风的大宅子里,到处疲于奔命的应对和救急。
才能勉强保住北伐彻底失利后,坐拥长江以南的最后一点胜利成果和朝廷的体面。
“君上,可否将淮东的兵马,”
这时,身边自然有人贴心的为君解忧,而特地建议道
“调遣一部或是大部回来听用。。以应一时。。”
“毕竟,每月所耗钱粮数十万计,”
“这.还是不妥。。”
监国似是有所动心,然后思前想后,还是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前方要紧,不能轻动。。”
然后他又叹了口气,
他身边这些人,虽然在政事和朝争上很有些本事和手段,但在军国要务和方略大局上,就明显不足了。不然他又何苦去,额外借重和拉拢那些,军中的新晋和将才呢。
淮东之地,虽然只是将来北伐的契入点和呼应之局,却是有着不可失去的理由和必要性。
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就等于在战略上替国朝屏断了,来自黄河以北的压力,而吸引了中原之敌的大部分关注力。
这样国朝日后再度发起的北伐之师,就完全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轻取接道淮泗通道,而直面中原的心腹之地。
故而,以别人的立场或许可以这么做,但是身为监国和大本营总帅的他却不行,因为这片孤悬北地的一隅之地,同样也代表了,由他领导和发起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之后最后的体面与尊严。
因此,一旦失去之后,就再也难以挽回了,特别是由他做出决定,而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可行性,以及随之而来,那些老臣勋旧的全面反扑和声讨,
毕竟,因为情势危急或是力量悬殊之下,有所取舍的保全实力而放弃一些纵深之地,尚可以自圆其说。
但在如今淮东的基本情势,尚且不算紧张危急的局面下,却因为上位决断而有所放弃的失土之责,足以令他无颜入祭国庙的。
更别说成为朝中那些喜欢博取名声的清望之辈,或是暗中反对国策的各般势力,新一轮攻击和声讨的口实。
就算是幕府当主,依旧支持自己这个嫡长子,但是自己在臣民中的人望和军心,势必大大受损,而不得不更多借重那些元老勋旧之力。
想到这里,他有些暗恼的看向,这个看似用心却有所坏事的出主意的人,却是下定了某个决心,也该把他们外放出去一些了。
不然,一直留在身边的话,就容易变成某种变相鼓励和放纵他们,老在算计那点权势争夺和侵轧勾当。
作为鹰犬走狗,也要适当放出去活动一番的,不然老呆在一处,很容易就因为缺少猎物,而自己先撕咬起来。
“召请刘枢副前来。。”
监国如此宣布到。
“余有事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