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六百四十节 世界经济发动机(1)

第六百四十节 世界经济发动机(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爱迪生的实验室规模越来越大,发明创造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发明其实都是嗅觉敏锐的企业家的发明订单,这些企业家未必有高明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技术上的创造力,但他们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嗅觉却最为敏锐。他们提出的要求,往往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很容易商业化。即便也有大量失败的例子,可爱迪生没什么损失,按照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技术发明,他得到一笔专利现金,他的实验室几乎成了一种智力工厂。

爱迪生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智慧变成了一种可以变现的财富,而变现的方法,就是用智慧创造新发明、新技术。从中国中小企业哪里得到了大量的业务,让爱迪生实验室每年都可以发明出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电器发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雇佣的科学家越来越多。

许多新技术、新发明,都比历史上更早的开始出现。1869年爱迪生发明电力印刷机,第二年就发明了同步电报机,1870年建立爱迪生实验室,同年爱迪生的员工贝尔完成了电话机的改进,第二年发明了留声机。

由于美国有大量的电力人才,而且美国人比任何国家的人都更有发明精神,许多人苦于生计,其实无法从事发明创造的工作,爱迪生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的才能,发明出大量的技术。成立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发明,爱迪生实验室大名传遍了全世界。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立刻被其他人模仿,在美国爱迪生已经找不到竞争对手,因为美国最有才华的电力技术人才,无不以加入爱迪生实验室为荣;可在欧洲立刻诞生了德国的西门子实验室,法国的施耐德实验室等电力实验室。德国的化学工业受到启发,也组建了化学实验室,开始为中国化肥厂和公司提供技术研发。

中国以前没有出现这种专业实验室,因为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优秀人才都被这些大公司垄断了。靠个人才能在中国靠发明创造为生,困难重重。而且中国的技术人才,普遍偏向保守,在大公司的高薪和自己创业的风险之间,他们更愿意接受稳定的高薪工作。

另外中国技术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不够,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惊人,换句话说,这就是提出问题的发散性思维不够,但解题能力的定向思维超强。大概是跟教育模式有关,这也是导致中国原创性发明少,但一旦某种原创出现,基于这种原创,中国技术人员能快速进行改进并投入实用。

但实验室这种模式出现之后,中国技术人才的发明能力被激发了。他们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但企业家有,企业家或者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难题,或者敏锐的发现某种需求,然后就会向这些实验室提出要求,实验室解决具体问题中,便诞生了各种发明。

1873年春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力专科学校的学生,竟然把交流电鼓捣了出来。他是在自己老师建立的一个电力实验室中工作,很显然老师的行为并不是特别合法,有套用学校资金为自己谋利的嫌疑。他们是在解决电网公司希望降低输送消耗的过程中,发明出交流电系统的。

交流电和交流电发电机,其实早就被发明出来了。1824年塞巴斯蒂安·费兰蒂就发明了早期的交流发电机。中国学生发现,交流电通过提高电压的方式,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损耗。

尽管对于电动机来说,交流电依然不实用。可是对于电灯来说,交流、直流的区别不大。于是交流电网技术,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他们通过严格的试验,很快就确立了一系列交流电的标准,比如频率和电压等等。

历史上,是特斯拉发明这一系统的,但受到了爱迪生的长期打压,导致交流电长期得不到应用,让特斯拉殊死一搏,宣布放弃专利权,允许任何人无偿使用交流电技术。才终于打破了爱迪生直流电系统的垄断。

但在中国不存在这种打压,因为中国不是美国,中国有数以百计的电力公司。受限于直流电电网输送能力的限制,中国的电力公司都局限于大城市,而中国的大城市极多,一座大城市一两家电力公司,就足以让数百家电力公司滋润的活着。

由于有这么多的竞争对手,新技术只要确实有优势,很快就会被投入应用,谁都打击不了技术。而且那些大公司,不但不会打压,反而为了维持固有优势,会最积极的采用、研发和推进新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