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谋明天下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间、时间

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间、时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谋明天下最新章节!

辽东冷的很快,刚刚进入十月,就感受到凌冽的北风,夏季的炎热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厚重的棉衣被找出来穿上了,进入冬月,海上就会出现结冰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也是觉华岛最为危险的时候,后金鞑子可以直接进攻觉华岛。

当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城池,一直未能攻破,盛怒之下进攻觉华岛,后金鞑子从冰面上行军,攻破了觉华岛的老城,将整个觉华岛都毁掉了。

登莱新军进驻辽东,觉华岛是其最为重要的根基。

多铎和阿济格率领的十万后金鞑子进击辽东,结果损失了六万兵士,被打的惨败回到沈阳,如果皇太极打算报复,觉华岛就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

当然,吴宗睿也不是特别担心,且不说觉华岛驻扎有一万五千登莱新军将士,就算是皇太极打算领兵进攻觉华岛,也有太多的关口需要突破,后金鞑子首先需要突破西平堡、广宁和大凌河城形成的第一道防线,接着需要突破锦州第二道防线,最后还要突破以宁远为依托的第三道防线,最后才能够进攻觉华岛。

除非是登莱新军彻底溃败,那个时候觉华岛也保不住了。

至于说后金鞑子从海上发起进攻,这方面吴宗睿不需要考虑,登莱新军的水师无比强悍,吴宗睿创建的这支水师,将来是准备从海上扩张势力的,后金鞑子根本不是对手。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吴宗睿还是从登州和莱州调集了两万登莱新军将士进驻辽东,这样辽东驻扎的登莱新军将士,总人数达到了六万多人。

至于说辽东驻扎的辽东边军和各镇驰援的大军,除开祖大寿、金国凤麾下的辽东边军可以依靠,各镇驰援的军队,没有多大的作用,吴宗睿将他们悉数调到了山海关驻扎。

吴宗睿一直都在关注朝廷的举动,他接到的情报显示,皇上和朝廷准备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北方剿灭流寇的战斗。

应该说,皇上和朝廷若是准备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北方剿灭流寇的战斗,必须通报他这个蓟辽督师,以便辽东能够统一调配和协调,而历史经验也证明,皇上和朝廷调遣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最终并未得到任何的好处。

崇祯三年、六年和八年,皇上和朝廷都调遣辽东边军参与对流寇的作战,而且还分别调遣了宣大和延绥一带的边军,导致的结果就是后金鞑子入关劫掠,结果皇上和朝廷迫不得已,不仅将辽东边军调回抵御后金鞑子,还大量抽调各镇的军队抵御后金鞑子,让流寇的压力大为减轻,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反弹,力量更加的强大。

尽管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在辽东打败了后金鞑子,让后金鞑子损失惨重,但这并不意味着辽东就彻底安稳下来了,如果大量抽调辽东边军,让后金鞑子知晓,聪明的皇太极一定会抓住机会,不顾一切发起对辽东的进攻。

吴宗睿不想过早的与皇太极展开决战,他需要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

如果吴宗睿管控的地方足够大,足够的富庶,他早就展开对后金鞑子的最后决战了,毕竟吴宗睿还想着在沈阳建立起来又一个根据地。

郑孝孺从京城源源不断搜集来的情报,已经让吴宗睿肯定,皇上和朝廷对登莱新军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他们企图让登莱新军和后金鞑子展开决战,在辽东死拼,最好是两败俱伤,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旦登莱新军与后金鞑子损失惨重,皇上就可以完全插手辽东的事宜。

这是吴宗睿不愿意看见的情况。

通过对情报的分析,吴宗睿察觉到,皇上和朝廷调遣辽东边军,恐怕不会经过他这个蓟辽督师,防止辽东的祖大寿、金国凤和吴襄等人,是不敢违抗圣旨的。

张东涛送来的情报完美解释了吴宗睿内心的疑惑,出任五省总督的熊文灿,没有发起对流寇的大规模进攻,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管怎么说,熊文灿都想证明自身的能力,这样不温不火对待流寇,怎么都说不通,除非是熊文灿得到了某种命令,正在等候机会。

吴宗睿知道,如果大量抽调登莱新军进入北方,加入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流寇的力量必将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与辽东边军比较起来,流寇的战斗力太弱了,辽东边军与各镇军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善于把握战机,穷追不舍,一旦占据了作战的优势,就能够展现出来一往无前的气势,让对手崩溃。

流寇如果真的被剿灭,或者被打的溃不成军,不再形成威胁,对于吴宗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皇上和朝廷已经开始抑制登莱新军的壮大,只是外有后金鞑子威胁,内有流寇作乱,无暇顾及,一旦内部得到了稳定,流寇被剿灭,皇上和朝廷肯定将目光对准登州、莱州和辽东等地,到了那个时候,吴宗睿就要与皇上彻底翻脸。

依照登莱新军的实力,对付后金鞑子尚显吃力,如果要对付后金鞑子和大明朝廷两面的夹击,那就真的危险了。

争取到时间,对于吴宗睿来说太重要了,西平堡和广宁两座城池,正在加固,主要是重新加固城墙,城墙上面要能够安放数十尊红夷大炮,以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大凌河城也要开始重新修建,马上就是冬季,过于的严寒,修建的速度必定会慢下来。

仅仅在家中歇息了三天时间,吴宗睿就乘船前往宁远。

廖文儒一直在码头等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