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导演万岁 > 第797章 众片大放异彩 第798章 最大的黑马—《西线无战事》

第797章 众片大放异彩 第798章 最大的黑马—《西线无战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以,即便是有所遗憾,但是这部电影还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齐纳曼的《乱世孤雏》成绩不错,乔治.史蒂文斯的《最后的华尔兹》取得的成绩也是极为辉煌。

实际上,自从这部电影宣布开拍之后,没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会折戟沉沙。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里面有克拉克.盖博。

可以说,克拉克.盖博现在已经成为了票房的代名词。

只要有他在,不管是什么电影,不管是大电影公司推出的主打影片,还是小公司推出的超级烂片,只要他愿意出演,那部电影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而克拉克.盖博由此也跻身于好莱坞身价最高的明星之列。他的身价,已经和加里.格兰特、亨弗莱.鲍嘉等人平起平坐,甚至还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这样的一个人担当《最后的华尔兹》的男主角,加上再有乔治.史蒂文斯的导演,这部电影想不取得成功都难。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乔治.史蒂文斯显然明白克拉克.盖博最大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最后的华尔兹》这部电影,他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从头到尾就是为了克拉克.盖博一个人量身定做的。

《最后的华尔兹》,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其他电影一样,票房大卖,成为几部电影中,在票房上唯一能和《海上钢琴师》相提并论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在艺术水平上,很多好莱坞电影人则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而这些意见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克拉克.盖博成就了《最后的华尔兹》,也毁了它。

自从加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后,克拉克.盖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从一个原本好莱坞默默无名的新人,一举成长为好莱坞电影节的一流巨星,光芒四射。

同时,这个刚刚三十岁的男人,也成为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最拿得出手的一张名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老总约翰.科恩就不止一次地当着众多媒体地面宣称:“克拉克.盖博就是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就是克拉克.盖博。”这样的评价。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自建立之日起,旗下海没有任何一个演员能过获得如此高的赞誉。

可以说,克拉克.盖博如今绝对算得上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顶梁柱。

而能够得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老板如此的看重和称赞,也说明了克拉克.盖博对这个公司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在1928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是好莱坞所有电影公司中最灰头土脸的一个,整整一年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电影不说,效益更是江河日下,以至于有媒体称这个电影公司将降级第四档次。这让约翰.科恩很是难过。

但是这种情况。自从克拉克.盖博加入哥伦比亚之后,就发生了根本地变化。这个男人的加入,如同给哥伦比亚这个奄奄一息的人打入了一阵兴奋剂。使得这个电影公司顿时一鸣惊人,站在了1929年好莱坞舆论地风口浪尖之上。

在弗兰克.卡普拉的包装之下,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重磅宣传之下,克拉克.盖博如同毒品一样让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上瘾。只要他出现地场合。肯定就引来一片疯狂。

如果说克拉克.盖博拯救了整个哥伦比亚,这是没有人能够怀疑地,因为他的存在,哥伦比亚风光无限。

但是说克拉克.盖博毁了哥伦比亚,这种说法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表示同意了。

所以西席.地密尔写的一篇文章,算是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说法。

不过作为好莱坞的一流导演,西席.地密尔能过提出这样的观点,肯定有他的理由,而且还是十分有道理的理由。

“自从克拉克.盖博进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之后。他给这个去年垂头丧气的电影公司注入了空前地活力,这种活力,使得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今年一年,如同一头疯牛一样在好莱坞横冲直撞,风头甚至盖过了米高梅、派拉蒙这样饿电影公司。克拉克.盖博实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中兴。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人,正在毁灭哥伦比亚,正在把它托上一条不归路。”

“从出演弗兰克.卡普拉的第一部电影以来,克拉克.盖博带给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地每一部电影都票房飘红,让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赚得盆满钵溢。这对于正处于困境地哥伦比亚来说,显然是件好事,而且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于是,在这种利益地推动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开始紧紧攥着克拉克.盖博不放,把他看成了救命的稻草。在今年一年中,哥伦比亚整个公司几乎都围着他转,不管是资金还是其他各方面的支持。不可否认,一个公司如果能够有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并且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声誉和收益,这是件好事,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那么就要产生灾难了。”

“总体说来,哥伦比亚公司这一年的票房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三四倍是有的,这样的数字也许会让那些董事会的头头们欢喜异常,但是对于这个公司来说,就部那么让人感到欢喜了。去年的哥伦比亚,虽然没有多大的成绩,但是生产的电影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其中高质量的艺术电影还是有一些的,尽管不多。但是今年,看一看哥伦比亚的作品就能够发现,在辉煌的背后,却是同一张面孔,这面孔是克拉克.盖博的一张面孔,一张虽然俊美但是单一的面孔。”

“好莱坞需要多样化,只有多样化才能给好莱坞带来勃勃的生机。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电影公司也需要多样化的电影,如果一个电影公司只生产出一种千篇一律的电影的话,这个公司是会要完蛋的。”

“看看梦工厂电影公司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多样化了,这个电影公司出产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有着独特的艺术成就,梦工厂地电影,如同万花筒一般,给人们带来的是五光十色的享受。这里面,有艺术,有哲理,有道德,有责任也有娱乐和欢笑,这样的电影公司,才有发展的可能。”

“如果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只拍摄为克拉克.盖博量身定做的电影的话,那么我敢断定虽然短时期内他们可能会名利双收。但是时间长了,这个公司肯定会走下坡路。”

“哥伦比亚要发展,克拉克.盖博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这就要看约翰.科恩先生要如何处理了。”

作为好莱坞地大家,西席.地密尔站在高视点,从几十年的从影经验来看待问题。分析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目前面临的局面。说得很有道理。

而派拉蒙电影公司地约翰.休斯顿,在完全从《最后的华尔兹》这部电影本身来评价克拉克.盖博了。

“克拉克.盖博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演出了那种主人公浪荡不羁的神韵,当然,这是他最擅长的。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克拉克.盖博就是这样地一个形象。我们对这个影星地形象已经固定了,那就是漂亮的小胡子,油光发亮的头发,有些邪恶的眼神。带有挑逗意味的笑……他的这种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所有观众的心坎里,让他们为之心驰神往。”

“作为一个导演,我第一次看到克拉克.盖博的电影的时候,就被银幕上地这个演员惊呆了。一瞬间,我就告诉自己。他将会是好莱坞最伟大的演员之一。克拉克.盖博的魅力。是无人能够低档的。”

“但是,当我看到第二部电影、第三部电影、第四部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厌倦了。虽然银幕上还是克拉克.盖博,虽然他地表演他地形象一样是让很多人怦然心动,但是这部电影的克拉克.盖博和那部电影地克拉克盖博任何的不同,或许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在这部电影叫安德鲁那部电影里面叫乔治,仅此而已。”

“克拉克.盖博是好莱坞的一流演员,这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对于一个一流演员来说,只是扮演一种类型的角色拍摄一种类型的电影,我觉得这样的演员迟早会被毁掉,同时他也在毁着自己的电影公司。”

“看完《最后的华尔兹》,我的心底会生出淡淡的悲哀来。这部电影里面,有光彩陆离的歌舞,有烂漫的爱情,有迷人的主人公,但是唯独没有一些能够让人的心颤动的东西,没有那种让你从心底呐喊的东西,这种东西,是艺术,是思考,也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以乔治.史蒂文斯的才能,他完全可以拍摄出一部十分优秀的电影来,而以克拉克.盖博的本领,他也完全可以演绎出一个不以自己的外表而卖钱的真正的角色来。但是现在,我们只看到了脂粉气浓厚的《最后的华尔兹》。这样的电影,票房绝对会很高,但是除了票房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虽然好莱坞很大,但是能够涌现出一个伟大的演员,机会是很少的。克拉克.盖博具有这种潜质,具备成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员的潜质,但是哥伦比亚却在毁他,同时也在毁他们自己。”

“我希望,当我看到下一部克拉克.盖博的电影的时候,不会看到同样的克拉克.盖博,我也希望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能够在收获巨额票房之后,在数着那些钞票的同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可以说,约翰.休斯顿和西席.地密尔的这两篇文章,基本代表了好莱坞电影人对《最后的华尔兹》以及对克拉克.盖博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当然也包括我。

约翰.休斯顿和西席.地密尔说得不错,照这样走下去,哥伦比亚和克拉克.盖博都将走入黑暗之中,对于好莱坞来说,这将是巨大的损失。

《乱世孤雏》得到的是批判性的巨大赞扬,《最后的华尔兹》虽然票房飘红,得到的却是彻底的批判。

这两部电影或多或少都被人们挑出了缺点。但是有一部电影却几乎没有任何人说个不字,事实上,这部电影首映之后,整个媒体以及全美民众都沸腾了。

“这绝对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地最伟大的现代战争片!”《纽约时报》的头版,超粗字体的一行标题,是对刘易斯.迈尔斯通最高的评价。

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内,这部从投拍到杀青送审都没有怎么受到人们关注的电影,在首映之后。彻底成为了一匹黑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来自媒体、观众地赞扬声铺天盖地。

“刘易斯.迈尔斯通绝对是个天才!好莱坞百年不遇的天才!面对这样的一部电影。我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任何赞扬地词汇在这部电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电影,只有借助上帝之手才能够拍摄得出来,即便是其他的优秀电影没有产生。1929年。有这一部电影,也就够了!”

威廉.惠勒在《市民报》上,对刘易斯.迈尔斯通的这部电影给予了极高地评价,而这样地评价,威廉.惠勒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一部电影。

“今年年初,埃里西.马里亚.雷马克创作了《西线无战事》,这部萧索,这部小说在短短的一年之中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销售量达到了近600万册。这样的一部小说。在整个欧洲都引起了轰动。为什么?因为它无比深刻地揭示了那场世界大战的黑暗和残酷,是德国青年一代用死亡和鲜血写成的控诉书。”

“如果说埃里西.马里亚.雷马克的这部小说是部少有的足可载入文学史的文学作品的话,那么刘易斯.迈尔斯通以此为改编地电影,则创造了一个电影史上的辉煌。刘易斯.迈尔斯似乎被神识充满,他对这部电影的掌控。对这部电影节奏和神韵的把握。简直仿佛他就是一战总被送上战场的德国青年,仿佛电影里面发身地事情。都是他自己地亲身经历。””一群高中生,在好战分子的老师地教唆之下投笔从戎,他们觉得自己是为祖国而战,他们充满了热情和理想。8个人接受了残酷的训练计入战场,却发现他们对之前对人生和战争的理想全部破灭。他们像牲口一样在战场上厮杀,目睹了所有的痛苦不堪,目睹了人性的丑恶,目睹了世界上最浓重的黑暗。这些人一个个死去,最后只剩下一个,最后的这一个人,这个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理想变得和行尸走肉差不多的人,等来的停战。他回到后方,看到了依然是人们对战阵的痴情,看到的是麻木和愚昧。他有重新回到战场,不久阵亡。他阵亡的这一天,整个前线都是沉寂和宁静的,这一天的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这样的一个情节,这样的一个纵横捭阖的情节,即便是对于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导演来说,都是一项极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但是作为电影新人的刘易斯.迈尔斯通完成了,而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线无战事》这部电影,如同一场凄厉的号角,让我们感到人性的冷,直面世界的黑暗和人心的泯灭。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却让我们在痛的时候,收获很多!”

威廉.惠勒对《西线无战事》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赞誉极高。

而作为好莱坞电影界的泰斗,埃德温.波特也亲自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大大地赞扬了刘易斯.迈尔斯通,能受到埃德温.波特的赞誉,在好莱坞,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发了很长时间的呆。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回到了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些年月。那个时候,整个欧洲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机器里,死亡笼罩着欧罗巴的每一片土地,在战争中,人们的一切良知、责任、道德、真理等等等等,都在战火中化为乌有。那个时代,是噩梦,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噩梦。”

“当时的好莱坞和欧洲各国。拍摄了许多反应这个时期的电影,数量很多,其中不乏有一流导演的作品,但是我要说,这么多年来,《西线无战事》是其中最优秀地一部!而且有可能几十年后,依然是反应这场世界大战的最优秀的一部!”

“我还要宣布,好莱坞可能又要诞生一位电影大师。刘易斯.迈尔斯通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在《西线无战事》中间的表现,那份气定神闲,那份游刃有余。那份酣畅淋漓,让人惊叹,让人感叹!”

“《西线无战事》中,最大的成功是人物的刻画。在这部电影中。刘易斯.迈尔斯通没有选择什么大牌的明星,甚至连三流明星都不是,电影中的八个主人公,全都是没有什么经验地演员,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但是这几个年轻演员的表演,是那么的到位,那么地生动,把人在战争中被异化的那种痛苦、战争对人的那种璀璨入木三分地展现了出来。精彩异常。”

“而在电影的节奏上,刘易斯.迈尔斯通也犹如一个老者对着一帮孩子讲述自己地过去,语气是平静地,节奏是舒缓的,但是越是平静。越是舒缓。反而越能够凸显战争的残忍和人性的毁灭。”

“《西线无战事》场面调度和摄影构图上,也有着可圈可点之处。从这部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刘易斯.迈尔斯通绝对深入地学习过梦工厂学派的相关理论,他对镜头的理解,对时空切换的理解,让很多人好莱坞的一流导演都自愧不如。”

“让我们记住这部电影,让我们记住这个叫刘易斯.迈尔斯通的年轻人,因为不管何时,这部电影都是一部伟大地电影,这个年轻人都将是好莱坞最优秀的导演之一。”

埃德温.波特很少给好莱坞电影人这么高的评价,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只有我得到过他这样的称赞了。

作为好莱坞电影界地泰斗,埃德温.波特地一句话绝对比任何人都管用。有他的这篇文章,刘易斯.迈尔斯通和他地这部电影想不火都难。

而实事求是的说,埃德温.波特的这些分析,一点都没有拔高的意思,《西线无战事》真的如同埃德温.波特说的那样,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对于我来说,我最敢兴趣的,却是刘易斯.迈尔斯控制整部电影的那种能力。

凡是对电影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拍改编的电影,往往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许有人说了,翻拍成名的小说或者是文学作品,在名声和宣传上比起一般电影来改编电影就占了很大的便宜。这种说法是有一些道理的,和一般电影相比,改编电影因为原来的小说或者文学作品已经在民众中有了较高的名气也受到了民众的喜爱,所以改编电影肯定会从一开始就受民众的关注。

但是,事实上,改编电影也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改编之前的小说或者是文学作品,已经给电影视线搭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导演在拍摄电影时候面临的最大的束缚。

如何处理电影和改编作品之间的关系,使得电影既来源于改编作品之上又能够超越它,这是所有人拍相关题材的导演的最大的心愿。

而刘易斯.迈尔斯通在这方面就做得十分的出色。

《西线无战事》在情节上,基本是按照原来的小说安排的,但是除此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和原来的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整部电影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情绪、电影的节奏等等,都比原来的小说优秀得多,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易斯.迈尔斯通的这部电影把艺术性、思考性提高到了原来小说不具备的层面之上,堪称生层次的二次创造。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整部电影既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极大喜欢,也征服了好莱坞哪怕是最挑剔的人。

《西线无战事》火了,而且几乎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包括刘易斯.迈尔斯通本人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部电影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力,会获得如此的成功,除了我。

《西线无战事》成为了真正能和格里菲斯的《海上钢琴师》相提并论的电影。这部先前并不被人们看好的作品,在风头上完全盖过了齐纳曼的《乱世孤雏》和乔治.史蒂文斯的《最后的华尔兹》,并且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西线无战事》首映之后的第二天晚上,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董事会就为刘易斯.迈尔斯通举办了庆功酒会,在酒会之上,福克斯不仅奖励了刘易斯.迈尔斯一套别墅,更是大大提拔了他在福克斯电影公司的位置。刘易斯.迈尔斯通因为这部电影,算是走上“神位”了。

但是如果说《西部无战事》技压群雄,显然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的,因为除了这匹黑马之外,另外的一部电影,同样是十分的抢眼,这部电影,便是环球电影公司出品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的《疤脸大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