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项玉并不是要在台湾施行那种集体农庄的制度,这种制度已经被证明了会极大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却是很有参考价值,这边中华帝国将他稍稍改动一些,施行的是政府主导的农业合作模式,合作的对象就是政府。
虽然不建立集体农庄,但是在一些农户没有力量解决的事情上面,就由政府出面解决,比如兴修水利工程,台湾并不缺水。因此只需要建立一些引水渠将附近的溪流里面的水源引入到农田就行了,但是项玉趁着这个时候有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于是将这个工程扩大了,不止是新建水渠这么简单。而且还在田地之间挖掘了大量的水库蓄水,相信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知道农村里由很多水塘,但是你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水塘是从何而来的,它们当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经过人工开挖的,而它们就是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由农业合作是集中力量挖掘的,旧时候有农闲的时候兴修水利设施挣工分的情况,就是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时候将这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之后,将形成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有利条件,对于农业这样的立国之本来说,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于是项玉又借鉴日本人占领台湾期间的做法,在山体上的梯田之间的田埂中使用了一种材料——水泥,梯田相对于平地上面的田地来说,面临最严重的的问题就是缺水,所以除了那些降水很丰富的地区以外,其他地方的山地上面都是不种植水稻的,主要就是因为山地上面水田如果降雨不足的话地面上的水源也难以引流灌溉,因此在缺乏降雨的年份这种梯田就会减产。早几年云南出现的大规模干旱对当地的梯田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台湾并不缺少降雨,不仅台南附近不缺乏降雨,连带着基隆或者说整个台湾都不缺乏降水,但是降水这种事情总归是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有,有多少也不好说,所以台湾也会面临缺水的问题,这个缺水并不是真的缺水,而是在某些月份里面出现降水比较少的情况。
所以项玉提出来的这个利用水泥修建梯田的田埂的计划自然是有所根据的,不过这个时候的农民们当然不知道水泥是什么东西了,有些参与了基隆城墙和工厂的建设施工的农民可能见过这东西,但是要叫他们说出这东西的一二三来,还是不太容易的,只知道这种东西的作用就是像以前砌墙的时候使用的米粥做粘合剂一样的,不过效果要好很多。
基隆目前已经拥有了制造水泥的能力,早在建造基隆城墙和城外的几处炮台的时候就大量的使用了这种东西,它的效能比起传统的粘合剂来说要高出很多被,而且制造起来也不算是太复杂,所以知道满足原材料的供应,这东西要多少就能造多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