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五百一十七章 邓尼茨的想法

第五百一十七章 邓尼茨的想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此邓尼茨决定一方面以最的速度将生产旧式潜艇的产能转为生产水滴形潜艇,而潜艇学校也将停止适用于旧式潜艇的教学内容。转而教授水滴形潜艇的知识与相关的技战术。与此同时,原有的旧式潜艇也要充分潜艇起来,以他不久之前想出的“狼群”战术在战争初期为帝国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势,而即将完工的“u”艇以及即将毕业的学员则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将会操作“21”型潜艇的后辈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当那些后辈和他们操作的型潜艇足以接班之后。这些老人再回潜艇学校补课转型,如果他们那时还活着的话......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倒是方便得多,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旧式潜艇,因此直接接受的操作方法和潜艇战术反而容易。加之中国海军的“飞潜”当中。飞机除了对付敌人的舰艇,还可能碰上敌人的优势机群。未必就能讨到便宜,而艇就是拿命去拼,与之相比潜艇疑是最好用的,因为它永远掌握着先手,而且潜艇防不胜防,对敌国的威慑力也大。所以水滴形潜艇刚一定型,青岛的潜艇工厂就被要求以最的速度进行生产,让中国海军尽摆脱现在这种得等敌人打到我们国土上来之后才能予以反击的耻辱。

1940年由于定型后的时间已经不多,加之流水线也就铺了两条,因此最终只造出了2艘“明”级潜艇,但因为模块化建造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造速度(注1,在第二个潜艇建造基地还没完工的情况下,1941年的建造计划竟然高达12艘,而1942年是达到18艘、1943年为24艘,以中国目前的国力而言,这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水滴形潜艇比大多数的旧式潜艇尺寸都大,而且结构也复杂......

除了产量,中国海军对于潜艇的性能也不断提出高的要求,并没有因为“明”级潜艇暂时的世界第一而就此满足。而且由于胡卫东的指导性意见,相关项目的科技人员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改进重点集中于下潜深度、航速、续航力和噪音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性能由抗压壳体、外形设计和发动机的水平决定,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取巧的办法,比如消音瓦。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早,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为了对德国保密,第一代消音瓦并没有在“明”级潜艇上面应用,但后来的中国潜艇性能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消音瓦绝对功不可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除了海航和潜艇,“飞潜”中的“”也没有被忽视,虽然有了潜艇之后不再需要鱼雷艇冒着极大的危险袭击敌人的大中型军舰,但中国海岸线那么长,即使只为了防范走私和偷渡,也至少需要几百艘巡逻艇,而且以导研究的进展来看,用不了几年,中国就将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导艇了......

注1:不过早期的模块化建造法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生产流程中很怕干扰,因此历史上已经开始遭到盟军疯狂战略轰炸的德国应用的效果并不好,但对于目前和平安定的青岛潜艇工厂来说,这方面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