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夏元吉面色有些难看,道:”陛下这银两是宗室俸禄和百官的俸禄,给了天灾,只怕?“
朱瞻基眉头一挑,自从明朝建立以后,明tai祖朱元璋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於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于公元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自此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儿子 (第二十六子朱楠幼殇,未封王), 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六个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fang军务。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位后,强化中央集权,藩王不得干涉地fang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导致“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样的好处倒也不少,至少这些藩王不用想着登堂入室,可坏处也有不少,这些大明藩王各种权力虽被限制,可毕竟是货真价实的天潢贵胄,按照规矩,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这样一来,经过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几十年的繁衍,宗室人数已经是开国时的好几千倍了,而这些人都需要朝廷来养,不得不说是让朝廷头疼的地方,延续在洪武末年,藩王的俸禄甚至超过了大明的军用,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tai祖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乃更定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王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自后为永制,但毕竟是减少,不是废除,所以让后来的皇帝十分的头疼,碍于祖宗规矩,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件事,加上藩王叛乱也不是没用,所以在朝中皇帝与户部多是
致力于削减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能大张旗鼓的削藩,但也可以做些手脚,比如只要亲王、郡王无子,一死就会除藩,犯了罪也会被直接贬为庶民除藩,减少俸禄,那些可以就藩的可以拖延几年,因为按照祖宗规矩,在没有就藩的藩王就不用俸禄,可是这些法子终究是杯水车薪,用多了不免引起不少藩王的不满,不时的听到宗人府里有人骂骂朝廷,甚至不少王爷大哭大闹,皇帝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家的兄弟,皇帝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任由这帮人出出气,毕竟这样的事情,多少是朝廷做得不对,拖欠苛扣禄米的事情,换了谁都会大骂几句,往日这么做倒也罢了,可眼下是万万不能这么做的,第一自己刚刚登基,藩王对自己多有不服,万一闹得太过过分,这些王爷一怒之下,来个鱼死网破都投靠了汉王,这可是一件大大不利的事情,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想了想道:“除了削减宗人府的俸禄外,可还有其他法子?”
夏元吉摇了摇头道:“能想的法子,微臣全都想了?”
对于夏元吉的话儿,朱瞻基从不怀疑,因为夏元吉的人品无可挑剔,从建文时,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到永乐后,这份品行没有半分的改变,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旅社中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
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操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条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著向尚书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笑著把他放走。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麼?”
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爱的砚台,躲著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的相处在一起。为官几十年如一日,不仅是他,满朝文武百官没人不钦佩他的人品。
“其实还有一个法子?“夏元吉不知想到了什么,咬牙道。
朱瞻基面色一喜道:“夏爱卿快快说来?“
夏元吉道:“这法子微臣有些说不出口?“
朱瞻基哦了声,有些意外的,正要询问,一旁的蹇义却是叹了声道:“若是老臣没猜错的话,夏大人的法子是削减官员的俸禄,同时减少藩王的供奉,好渡过这次难关?”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儿面色有些难看,大明的俸禄从洪武时,就一直不高,文武官岁给禄米、禄钞之制,“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 之数。公、侯、省、府、台、部、都司内外卫官七百六十人,凡田 四千六百八十八顷九十三亩,岁人米二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 石”。按照这个标准,就是做到了一品的官儿俸禄也是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大家子生活,所以不少人明着暗着都会收取一些额外的东西,比如大户人家求他们办事的时候, 顺便收点良田,地契什么的,当然了也有人收取银两的,那多半是下人在做,他们最多不知情而已,如今一听减少俸禄,心头不免一跳,当然了这些也只是少数清廉的官儿,大多数的官儿,只要有门路,其实那点俸禄,根本不放在眼里,比如都察院御史刘观就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