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大唐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濬一生做过两件最有影响力的事情,其一是统领朝廷最后一支可战的兵马,征讨河东,结果朝廷战败,自此后再无可用之兵,他本人也因此致仕。致仕后,张濬并没有闲着,始终东奔西走,致力于游说天下藩镇效忠朝廷,说服王敬武、王师范父子效忠朝廷便是他做的第二件大事,他也因此被王师范所推崇,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李诚中曾经和这位天下知名的致仕宰相接触过几次,在他看来,张濬爱自己更甚于朝廷,举着中枢大义的名分,其实是为自己图谋权势。张濬最早投入大太监杨复恭帐下,为杨复恭所举荐,这才走上了仕途。杨复恭失势后,他立刻倒向了田令孜。后来杨复恭*****将他罢黜,他便又投靠了今上。

这样一个人,李诚中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但此人的审时度势之能,却也正合李诚中的需要。李诚中确实感到身边缺少一个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朝廷重臣为自己张目——在河北官员中,冯道和韩延徽年岁太小,资历都太浅了。

事实上,被王师范毕恭毕敬请来作中人的张濬,早已心有所属。天复二年的时候,李诚中帮助缁青抵御宣武,那时候就和张濬有过接触,随着私底下来往越来越密切,张濬便逐渐对这位李唐宗室“倾心”,开始向李诚中“押注”。

有这位在一旁陪着,泰山之会自然一帆风顺。王师范几乎全盘接受了李诚中的条件,但他也有一个要求:他只接受朝廷的命令。这个要求并不难,等于是给王师范加一块遮羞布,所以李诚中也立刻答允了下来。

李诚中想要的不是简单的“臣服”,那种明面上向他低头,表示愿意听命行事,但实际上仍旧割据的臣服,对于李诚中来说毫无意义。

实际上光化年间之前,王师范就一直臣服于朱全忠,那时候朱全忠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河东的李克用,没有多大精力顾及缁青,所以当王师范表示与他结盟,以示修好之意的时候,他很爽快的答允了。

在缁青与宣武的关系中,两家明面上是盟友,但缁青方面需要时不时供应宣武军粮秣,宣武需要的时候,还要偶尔抽调几支兵马参战。此外,当形势所需时,缁青还要在舆论上密切配合宣武——比如一起向朝廷上表、或者斥责某家藩镇哪里哪里不对等等。而在缁青地盘上,官员的任命、军队的征募和调动、甚至出兵、钱粮的收缴等等,都是自家的事情,宣武不能指手画脚。

这样的臣服是李诚中不可能同意的,也是有碍于“恢复中央”大业的,不仅张濬不会同意,王师范自己也明白这不现实。

因此,泰山会面的主要协议包括了三个方面。

撤销齐国之号,王师范控制下的缁、青、密、登、莱五州之地重新纳入朝廷管辖。朝廷委任州县官员,按照发令收缴赋税,施行朝廷治策。原有官吏一律等待重新迁转,或是进入学院“深造”后进行分配。

整编齐国军队,将原缁青兵制废除,裁汰老弱后,授予“青州军”番号,一应军制按照燕军体系设定,原有将官暂时留任,待机逐批进入范阳军校或白狼山军校就学。当然,李诚中已经开始计划设立新的军校了,最后这批缁青军官究竟进入哪一所军校,那是后话。青州军同样分为左右两厢,从王氏兄弟中择二人充任都指挥使,但各级指挥部的教化官和虞侯官则由军事参谋总署抽调选任。

对于“齐王”王师范本人,经过仔细考量,李诚中决定不予撤销王爵。今上大封诸侯,除了梁王、荆王、赵王、韩王、晋王(周德威)已经身死外,天下如今还有齐王、晋王(李存勖)、岐王、蜀王、吴王、越王、楚王、汉王、闽王等,不算有争议的晋王李存勖,王师范是头一个归附朝廷的一字王,对于李诚中的天下战略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

故此,李诚中仍旧同意保留王师范的齐王王爵,一应待遇比照玄宗年间亲王例,以保王氏富贵。同时,李诚中还有一个初步打算,在未来的国都内,设立最高等级的荣勋院,让这些受过大唐封诰的王公们继续发挥余热,通过“贵族民主”的方式,实现中央政权框架的相对稳定。

五月底,王师范下令拆除竖立在缁州、青州、密州的大量栅栏堡垒,同时等待着来自朝廷的正式诏书。为了这份诏书,李诚中已经于半个月前离开了兖州,向着大唐的中心地带——东都洛阳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