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百战之地,大都督已得寿春、彭城、下邳等重镇,亦屯兵淮北,坐观北国之衅,召聚流民,石虎虽卒,然其爪牙姚弋仲、蒲洪、段龛等依旧犀利,今石遵首作俑者,其后必有人效焉,大都督只需作壁上观,便能坐收渔利也,待羯赵国力耗空,大都督提淮北流民北伐,必事半功倍!”
谢肃原本底子并不差,兵败之后,经过挫折,人也沉稳多了。
褚裒为人谦和,不然当初也不会辞去录尚书事之职,而效仿郗鉴出镇京口,远离朝堂是非之地,“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汝言甚合时势,此去建康,禀明陛下之后,吾便提兵北上彭城,坐观中原大战!”
与褚裒一同上表请求北伐的还有江陵桓温。
灭掉成汉之后,桓温并未在蜀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占领成都仅仅一个月,便提兵返回江陵,只是将蜀中人口迁出一部分到荆襄。
这也导致蜀中空虚,成汉余孽时叛时降,王誓、隗文各拥兵万余,不过都成不了什么气候。
此刻桓温更关注的是江东。
当初出兵蜀中,并未得到江东朝廷的允许,桓温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
成功之后,威势大胜,建康忌惮不已,担心其日后难制,会稽王司马昱推举与桓温齐名的殷浩,参与国事,以期能制衡桓温。
但此刻的桓温占据蜀中、荆襄富庶之地,还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麾下五十万大军,自然不会将一个殷浩放在眼中。
不过朝廷一直不答复桓温的北伐请求,让他深感郁闷和不满,“前者灭成汉,朝廷本欲封吾豫章郡公,却因荀蕤劝止,最终封了一个临贺郡公,孰为可恨!殷浩志大才疏之辈,焉能与某相抗?”
两晋的郡公都是实封,可以郡立国,封国置相,世袭罔替。
虽然都是郡公,但豫章是秦汉以来的大郡,在荆襄之侧,桓温得之,如虎添翼。
而临贺郡则在岭南大山之中,为孙权所置,荒无人烟,遍地蛮人。
桓温连望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新招募的征西府椽郗超道:“朝廷是担心明公再建奇功,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灭亡成汉让桓温尝到了巨大甜头,而如今石虎卒,诸子夺位已成定局,羯赵必然大乱,若能收复洛阳,朝廷会如何封赏?
桓温心中一片火热,治下荆益二州,名义上还都督关中、中原、汉中诸州,手握二十万大军,近千万之民,没有野心肯定是不可能的。
主簿王珣道:“羯赵大乱,何必急于一时?褚裒、谢尚、殷浩之流皆清谈文弱之士,安能与北国虎狼相抗乎?公有大功于晋室,天下皆知,不妨稍待时日,褚裒、谢尚、殷浩铩羽之事,便是明公恢弘宇内之时!”
心腹大将袁乔再灭成汉后不久便病逝了,桓温伤心不已,恰好此时郗超来投,桓温很少称赞别人,却对郗超咋不绝口,遂引为谋主,与王珣同受器重。
王珣的话虽然一半是在阿谀奉承,但另一半却正中天下实势。
羯赵将乱未乱,此时北伐无利可图,反而会吸引羯赵重病来攻。
桓温捻须而笑,“卿所言是也,朝廷重用此等人物,焉能成事?”
早年在建康时,桓温便与褚裒、谢尚、殷浩打过交道,对三人品行多有了解,清虚空谈之士而已,名声大,却并未有实才。
一个是靠裙带关系,一个是靠家族荫蔽,还有一个隐居十年,因与桓温齐名而被重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