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兴唐 > 第五章 愿春暂留

第五章 愿春暂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第一次来使,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第二次来使,称东天皇敬西皇帝。就算他们是夷人不懂礼,不去计较。然而为什么果断派兵援助百济?”

这两次来使,让杨广暴跳如雷,东亚进贡体系,只有中国的皇帝才能称为天子的,倭国不但称天子,还是太阳才升起来的天子,隋朝是太阳落山的天子。但真让他们一语言中。后来又称为天皇,他们是天皇,隋朝是皇帝是天子,也就是儿子。十分猖獗的。

“那一次很是凶险,若不是刘卿,很有可能让他们得逞。但打输了后,他们在做什么?学习!学习我们的制度、文化、技术、耕作。那也罢了。以前有海相隔,双方交接不大。可现在呢?他们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口也有四五百人,一个旦学到我们唐朝的造船技术,然后你们再看。”

说着,在地图上画了一道道航线,直指山东半岛、东海,直到福州泉州一带。而这一地区,恰恰是唐朝经济最繁荣地区之一,因为有海,又没有什么驻军。

“我也许是杞人忧天,可等到他们强大时,又隔着海再征服,是不是很难?”

历史上元朝对倭国发起过两次进攻。可是先后失败,主要是台风。造成这个原因,不是大军不能通过大海进伐倭国,现在唐朝,已经多次通过海陆两个方向,向高丽百济发起过作战的。

况且船舶技术在发展,从新罗到倭国又不是很遥远。

但是元朝用的工匠是汉人工匠,待遇差,时间紧,造的船舶质量很差,因此,一遇到台风,立即沉没。还有元蒙陆军强大,可不适应海上作战,对热带雨林也不适应,不仅是倭国,就是安南也没有真正征服过。第二次也登了陆,用的是高丽、汉、蒙联军,相互又不能妥协,进展不大,又来了一场台风。所以不但是倭国,征服爪哇也再遇到失败。最后忽必烈不得不强自噎下这口气。

可眼下却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愤青无管的,李威也不想后世出现一个讨厌的棒子与小日本,又不需要出动军队,为什么不去做?

继续道:“然后你们再看一看,若是将这两个国家征服,东面是真正的茫茫大海,那么可以用大海为长城。若不然,早迟我们在几千里路的海岸线驻扎大军,防备倭国从海上袭击,是不是一场灾难?”

“刚才刘卿说,计划如何制订。其实不难的,比如在不加百姓税务下,如何为国家增加适当的税务。为百姓做多少有益的事。用什么政策,增加百姓的人口与收入。各州县每一年增加多少耕地与粮食。军事上是不是可以几年内平定那些部族。等等。这就是我们大唐每一年,每五年,每十年的目标。”

各人在沉思。

可是李威没有想到裴炎,这么快就表态了。

他说道:“陛下,臣还是很担心。容臣说一句,陛下昨天也说过,以德治胡。今天新罗也派出使节,前来东都,表示认错臣服。倭国终是夷人,用陛刚才的话来说,他们不懂礼度。现在开化了,也对我们大唐臣服了。正是相安无事之时。然而陛下却挑起两国开战,这不是以德治胡治夷,相反,是急功好利。这让臣担心。”

裴炎这句话很能迷惑人的。

派出使者前去大食看一看,大家皆表示同意,或者派斥候到东突厥听一听,防患未然,不是不可以。这个皆同意。

可是倭国与新罗,离唐朝遥远,或者有皇帝所说的未来发生,然而没有挑衅在先,得之又无益。眼下或者得到一些蝇头小利,将来却会大用兵,特别是征服倭国,全部利用海军将军队物资载运过去,花费有多大?

再说传出去,也不大好听。什么时候唐朝君臣,全部在谈利了?

于其经营远东这两个小国,还不如全力经营青海,既能拱卫长安,又能得到实利,还能削弱吐蕃。

还有,这是两国,特别是倭国无过错,可是唐朝主动用兵,也不符合唐朝立国以来的宗旨。

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一些大臣立即附和起来。

刘仁轨看着李威只是苦笑,早上就争论过了。

李威眼睛眯缝起来,裴炎此次还是在出手,还是站在道德的立场。可当真他是一个道德君子?

这是认准了自己与母亲不可调和,主动将朝堂的裂隙撕大,使自己所有政绩不能实施下去。而且母亲岁数也不是很大,还没有他大,有母亲庇护,他会平安无事。自己与母亲矛盾越激化,他对母亲才越重要……

有他的掣肘,自己这一番口水算是白费了。

听着大臣们的争论,李威没有作声。他也要看的,看这些大臣站在那一方,还是不错,至少有四成以上的大臣,依然在附和自己的建议,比如几位宰相中,刘仁轨与李义琰不提,崔知温居然主动站了出来,四位新宰相除了郭待举外,其他三人表示沉默。也不错的。不要求他们向自己倒戈,只要不倒向母亲那一方即可,郭待举与薛元超是一抹黑,与裴炎走到底了。

看了看,站起来说道:“那么也好,裴相公既然说以诚待胡,那么你这两天就拿出一个怎么样以诚待胡的折子,呈到我手中。”

看你这个道德人士,名门子弟,如何以诚待胡的。

狄仁杰只是一个刑部侍郎,在这群大佬中职位很低,坐在末席,听罢后,低头闷笑。

然后冲刘仁轨挤了一个眼色,走了出去。

刘仁轨会意,跟了出来,李威说道:“刘卿,无妨。让裴炎争去,实际上我早就想好了,会有今天局面发生,也不指望会说服。可这是国家大事,为什么青海之战,途中我遇到危险,李敬玄会惨败,是论钦陵上兵伐谋,我只能伐兵。现在我这个主意,未必是伐谋,可勉强算是伐交。”

“陛下过谦。”

“不是过谦,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陛下,大唐有陛下为帝,是大唐之幸啊。”听了这一句话,刘仁轨感慨道。

“刘卿,这些夸奖话不必提了。但是我另有计划,实际上若是国家出面,是有很多争议声,计划必须执行,过了这个时间,新罗若以后不再杀倭国使者。倭人就会不记恨,也就没有这时机。因此,我打算寻一个代理人。”

“代理人?”

“是,来,我还告诉你一件事。”刘仁轨也算是心腹了,将刘仁轨拉到中书省一个角落里面,低声说道:“当时我看到国库空虚,又不能向百姓加税。于是寻来梁金柱、陆马几个品德好的良商,让他们推广晒盐、制糖、航海。”

“那他们……”刘仁轨哭笑不得。

“是啊,所有产业严格来说,皆是我的产业,不过刘卿忽恼,你也看到了,我将所有营利皆用捐助的名义,输回了朝廷。而且,这几年为国家带来了多少税务?”

“可是……”刘仁轨头直摇。这事儿……不但是这个,还有吐蕃将来那个小赞普。皇上为了唐朝强大,为了百姓好,是用了心血的,然而也如裴炎所说,是不是过于功利?

“刘卿,你也反对?”

“臣不知……”

“勿担心,等到一切稳定下来,我将所有产业收回为国有,毕竟不大好。”

“应是如此。”

“但是治国也如作战,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我的计划会不会有用,不能确定的。可会削弱这两国,边境数国国家力量越弱小,我们朝廷才更有统治力。”

“臣也是这样想的。道理,以裴炎的智慧,也能看明白,可他这个人……”

“无妨,总有一天,我们会抓住他的把柄,”李威也恨恨地说道。接下来,将这个裴炎弄倒,成了他当务之急,又道:“因此,我想寻一个代理人,无论陆马或者梁金柱,皆是好人选,可那样的话,我不大好出面。”

说着,期盼地看着刘仁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