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5。21叛变距今已经足有10日,平定叛乱亦已有7日,但是内阁一直未能重建,如果是在平时,内阁或许已经建立,但是现在,谁都明白出任新内阁首相会面对什么,新首相需要承担起田中内阁留下的烂摊子,帝国战败的一切责任都将由新内阁以及新首相承担,这注定是一个短命的内阁,新内阁的责任无非是在停战条约上签字而已。
正因如此,无论是政友会或者宪政会中任何一名政治家都不愿意出任新内阁首相,去承担这些责任。
“要是田中不死就好了!”
想到田中上奉中准备承担战败的一切责任和屈辱,裕仁在内心深处婉惜道,这或许是裕仁对田中仅有的婉惜之举,如果换做任何时候,在裕仁看来,田中都是死不足惜!
就在这时,沉思的裕仁在抬头时似是无意的看了一眼不过只有32岁的近卫,而一直在观察着皇太子的近卫文麿同样看到了皇太子眼中一闪而过的诡谲,心中不禁暗间叫苦。
“文君,近卫家族为帝国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五摄政”之首,数百年来,近卫家族一直为帝国、为皇室尽忠,当年祖父明治有意在对露国之战胜利后,以令尊近卫笃麿公爵为帝国之首相,可惜令尊却在中国身染疾病去世,仅四十二岁!否则或许的令尊将会为帝国最年青之首相,如令尊……或许今天帝国也不至沦落此等境地,与中国交恶!”
在说到这里时裕仁突然感慨万千,无论是伊腾博文或是近卫笃麿等帝国先贤,尽管在甲午战争前均赞同的对清宣战,以获得帝国发展所需宝贵资金及市场。但在甲午战争年代后,无不关注中国与国际之间的问题,在外交政策中相当重视中国,当中国在甲午战后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时,同样亦深感危机。
无不主张的以保护中国、朝鲜以及日本权益为帝国基本方针,组织东亚同盟协手,主张亚细亚主义大同团结之精神并纠合民间团体,尽管这一主张未受广泛支持,帝国内部更多的人更乐意像西方列强一样,吞并朝鲜、与西方列强一起瓜分中国。但却因这些先贤的存在,帝国总还保留着最后一点亚细亚主义,而伊腾等人更是前往清国,为清国提供改革方针,试图打造亚洲的日清同盟,以对抗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
但是近卫笃麿等人的早逝、伊腾的遇刺,原本携手之举就不受广泛支持,尽管亚细亚主义大同团结之精神被帝国继承了下来,但却变了味,尤其是在对露国(俄国)战争获得胜利之后,几乎是日俄战争刚刚落幕,就滋生出了新的日本意识:大国地位已经实现,变成了强国的日本,所需要做的就是像西方列强一样,参与到世界势力范围的角逐之中,而对外扩张的目标,先是朝鲜,再是中国。
正像一些智者所言一般,与明治大帝的时代相比,自父皇继位之后,帝国的政治家,多了几分野心,而少了几分理智,帝国内部不断膨胀的野心,中国的不断衰弱,最终促使帝国放弃与中国携手对抗西方的亚细亚精心,反倒推出了以实现帝国占据东亚的“新亚细亚精神”,而这最终造成了帝国沦落今天止等田地!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死去的不仅仅只是伊藤博文,而是意味着日本的智慧和大脑的死亡!”
正如“朝日新闻”在1909年伊藤君遇刺后所言,帝国的稳健的智慧和大脑已经死亡。
“或许正如西元寺公房所言,这一战对帝国而言,至少把帝国打清醒了,脱亚入欧、如西方列强一般撕史咬猎物的梦想是时候中止了!”
裕仁并不知道自己先前眼中偶尔闪露出的一丝光芒,在近卫文麿眼中掀起了什么样的波涛,在裕仁和很多人眼中,近卫文麿是一个颇有才华而园滑的“长兄”式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心存多疑之人。近卫文麿十四岁时其父亡故,他的母亲早在他出生后八天就因产褥热去世。笃麿又娶了文麿的姨母贞子续弦,而文磨一直将其姨母当成亲生母亲,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真相。后来他感叹道“知道这件事后让我觉得世间充满谎言。”大概这就是他对任何事都执怀疑态度的根源所在。
就像裕仁沉思着往事之时,在近卫心中,他开始怀疑起眼前自己的这个几如“小兄弟”一般的殿下,或许正准备暗算自己,让自己出任帝国新任内阁的首相一般。近卫在心中犹豫着,自己应该如何回应该殿下的要求,是拒绝或者接受?
作为“五摄政”之首的近卫家族的新任掌权人,近卫知道如果自己拒绝眼前这位殿下的要求,或许意味着近卫家族在未来数十年之中,都可能需要远离帝国政界中央,那些元老派和政治精英们可以拒绝,他们有那个资格,同样也无需顾忌,但是自己不同,自父亲去世之后,近卫家族是依靠着祖先的余荫存在于帝国政界。
自己之所在京都大学就学时作为世袭议员进入贵族院,开始接触政治。大学时代就曾向河上肇和哲学家西几多郎求教,对革命性思辨理论十分倾倒。大学毕业后,他挂名在内务省,参加了贵族院内政友会的森恪组成“宪法研究会”,致力于贵族院改革。
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让近卫家族重返帝国政局中央,而自己唯一能够依靠,就是眼前的这个未来的天皇,他将会把自己带到贵族院议长直至首相之位!而拒绝的话……
在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的近卫文麿,这时突然抬起头,几乎是不顾礼节的直视着面前的皇太子。
“如殿下信任,近卫愿为殿下与帝国分忧!”
“……”
裕仁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望着近卫文麿,原本自己不过只是闪过这么个念头而已,但近卫却……
垂首鞠躬的近卫文麿并没有留意到裕仁眼中的不可思议。
“殿下,如近卫出任内阁首相,希望殿下对近卫表示信任与支持!”
“卿有所需,尽可直言!”
恍惚间裕仁似乎把自己摆到了天皇的位置,而眼前的近卫几乎就是当年的伊藤,而自己就是明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此时裕仁似乎明白这句话真正含意。
“32岁的近卫文麿将出任帝国首相!”
当这个消息从宫中传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日本军政两界纷纷种复杂的眼光去看待32岁近卫文麿,看待这个以忧温柔寡断著称的年青人,在繁杂的心态之中,掺杂着一丝同情,而更多的则是暗松一口气,他们不需要再冒着风险,拒绝来自皇太子和旁人的要求,出任帝国首相。
用中国的一句老话:顶缸来了!
对于在这种时候,主动主面顶缸的,人们自然不会吝惜于赞美之言,甚至于连同一些在战争之后,一直指责**的舆论界部分报纸,也准备用赞美之言称赞“近卫与君之忧之举”,当然这一切必须要等到近卫出任首相之后,同样他们今天的赞美并不意味着,当近卫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后,他们会用种种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这个顶缸之人。
“看着这样的人担任首相,真是很心寒呀!”
西元寺公望看着从宫内传出的消息摇头轻叹着。但却眉间却并不阻拦之意。作为帝国最后的元老,以主张妥善、稳健处理中日关系的西元寺看来,自己未能阻止田中,或许是自己一生之中最后的,同样也是最大的失误,而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弥补这一失误。
在政党无动于衷,均纷纷希望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同样亦不愿意毁去自己的西元寺看来,或许近卫出任内阁首相,并不是一件坏事!
5月31日深夜,在裕仁与西园寺公望的支持下,以年仅三十二岁的近卫文麿为首的紧急内阁匆促宣告成立。在政党和政界精英依旧是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年仅三十二岁近卫文麿一出任首相之后,就自己身兼首相、外相、文相、法相四职,在日本帝国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首相,同时身兼如此四要职。
而他就任后的第一个手笔,就是宣布“日本帝国正面临生死存亡之境,帝国之未来与命运,都将由与赤军之决战来决定,帝国战时紧急状态之终止,将以赤军之灭亡为前提,赤军胜,则帝国亡!”。
近卫文麿在就职首相之后的此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界传达一个最新的信息。
“日本将结束与中国的战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