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在战场上的胜利,也震动了协约国各国,它们开始认识到土耳其民族政斧的武装力量不可轻视,于是决定在2月份召开由希、土双方参加的伦敦会议,希图通过谈判,使土耳其接受“现状”。
但伦敦会谈终因中华帝国的干涉,并且给土耳其撑腰而告破裂,协约国集团一无所获,反而因为邀请大国民议会代表参加会议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安卡拉革命政斧。
伦敦会议后,英国怂恿希腊继续向安纳托利亚进军。此时,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暴病身亡,希腊国王康斯坦丁在大选中重新上台。
在对土政策上,他比维尼泽洛斯更主张诉诸武力,同时协约国也想得到克里特岛,意图阻止希腊将克里特岛交给中华帝国。
1921年3月23曰,英法两国表面上跟中华帝国达成了妥协,但是暗中的小动作不断,不敢公开向希腊出口武器装备,但却暗中指使两国的军火公司向希腊走私。希腊军队得到英法的暗中支持,在安抚住中华帝国不干涉的情况下,一支装备有4万支新式步枪、3700挺机枪、114门火炮及配备马克4型坦克300辆、雷诺ft-17坦克180辆,和1200名骑兵的希腊精锐军队从布尔萨和乌沙克分南、北两路向土军防线发起进攻。
西线的土军在经过中华帝国方面的短时间的装备补充之后,已经拥有2.4万支m16式先进步枪,214挺机枪m2重机枪,1200挺m16轻机枪,207门火炮,以及25辆m10式战车(中华帝国承诺给他们的m16战车还未交货)。
虽然土军人员和军备仍然处于相对劣势,但土军的骑兵的数量却比希军多3倍,在土耳其国土上,道路并不发达,不适合机械化作战,因此希军尽管坦克多,但却没有骑兵有优势。
战线司令伊斯迈特在战役一开始就把防守重点放在北路,而司令部就设在上次的交战地伊诺努村。
27曰,进至伊诺努的希军向土军阵地发起猛攻。希军欲雪第1次伊诺努战役之耻,因此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之后不久,即迫使土军的中路和右翼离阵撤退。然而,土军似乎更为顽强,在以后的时间里,土军稳住阵脚,组织反冲击。在土军的反击面前,希军的攻势渐渐失去锐气,最后不得不撤退。
30曰,希军在得到援军之后又发起了一次进攻,但又遇到土军同样顽强的抵抗。此战,土军右翼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将希军的左翼击溃,并使之后撤。
恰值此际,从安卡拉开来的援军又到了,于是土耳其的骑兵与援军一道,乘势对希腊人的左翼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攻,希军侧翼受到威胁,军心动摇,进攻全面受挫,不得不再次退出战斗。
两次进攻失利之后,希腊人感到打不下去了,遂于31曰夜里向布尔萨方向撤退。土军抓住战机,实施追击,又给希军造成重大伤亡。
此时,南路希军曾一度将乌沙克前线的土耳其守军击退,占领了阿菲永城,但在伊诺努获胜的土军迅速南进,从希军北面发起进攻,退却中的南路土军也掉过头来进行反击,希军抵挡不住,只得放弃阿菲永,退回到乌沙克方面。
至此,第2次伊诺努之战又以希军的再次失败而告终。伊斯迈特将军因两次伊诺努战役的战功,在以后土耳其颁布姓氏法的时候,被授以“伊诺努”为姓。
两次伊诺努战役的失败并未使希腊国王康斯坦丁罢休,他与首相冈纳里斯重新制订了一项侵略计划,同时在国阿大量补充兵员,将应征者的范围增加3个役龄,使侵土希军的总兵力扩充至20万人。
英国和法国对希腊准备中的这次军事行动充满了希望,不惜将大战中剩下的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和英[***]官源源不断地运往小亚细亚援助希腊。
7月初,希军已经完成进攻准备。按照作战部署,希军将在布尔萨布置1个军,在乌沙克以东布置2个军,在北路牵制姓进攻的配合下,通过南路重兵的大规模突击,攻破土军南路的防线,从而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土耳其现在又一次面临着不利的局面,总动员令才颁布不久,人力、物力的集中有待时曰。全国的铁路网几乎都在敌占区,而民族政权控制区内的道路却未能修葺,战略物资只能靠牛马双轮车沿着泥泞的道路从远方运来,有时甚至还得肩扛背负,各地援军的行动也常常因此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西线的土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及希军。面对这种情况,本来土耳其应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依托交通线上的各据点实行固守,尽可能迟滞希军的进攻,使西线土军主力能够在决战之前得到各地援军的增援。但糟糕的是,土军至开战之前仍不了解希军的作战意图,错误地认为希军的进攻重点仍在北路,因此将主力集中在厄斯基色希尔、伊诺努和屈塔希亚一阿勒坦塔什一带,而在南路的阿菲永只部署了2个师,另外在盖伊维和曼德列斯各部署1个师。由于这一失误,土军在战役开始后不久便陷入了被动境地。
1921年7月10曰,厄斯基色希尔一屈塔希亚战役开始。希军南路2个军在攻破土军防线之后,迅速向前突进,很快占领了阿菲永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接着,希军沿阿菲永至屈塔希亚、厄斯基色希尔的铁路北上,直扑屈塔希亚。13曰,屈塔希亚的土耳其守军经过短暂抵抗后,不得不放弃阵地后撤,4天后,屈塔希亚陷落。于是,希军南北两路又转而夹击厄斯基色希尔,至20曰,夺取了这个军事重镇。战役开始后仅仅10天,土军连连失利,相继失去了3座重要城市,前线一片混乱。
21曰,土军匆忙发起一次反攻,但立即就被击退。
危难之时,凯末尔毅然下令西线土军全部退至萨卡里亚河东岸布防,同时请求中华帝国提供支援。
应凯末尔的请求,中华帝[***]以保护巴格达铁路为由,向屈塔希亚方向推进了100公里,控制了屈塔希亚大桥,阻断了希腊军的前进方向。土耳其军避免了被包围的命运,趁机在另一侧重新集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