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些得意,笑了笑道:“大令,那是当然的……这种事情怎么能轻易表态?”
“什么?你没有表态反对吗?”宋美龄的粉脸儿一下子就阴了下来,一双圆睁的杏眼里面儿也雾蒙蒙的生成了股水汽。
“反对?”蒋介石闻言一愣,脸上露出了苦恼的神色:“大令,这件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背后肯定还有英美的意思,说不定这些年他们扶持咱们就是为了此事。我如果反对了,就……”他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眼下在国民党内,他和罗耀国的势力最大,而且还是势均力敌,谁都没有把握可以压倒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美德三国列强都支持罗耀国的话,老蒋可就要撑不住了。
“你!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时宋美龄的眼睛里面两颗大大的泪珠儿已经在转悠着了:“一场世界大战,还不要死掉上千万人?万一打败了……我们可怎么办呀?现在好不容易到手的东西可就都保不住了!”
蒋介石没有答话,良久才重重叹口气:“谁说不是呢?我们好不容易才打下的江山……他不动动脑筋,怎么巩固权力,稳定内部……怎么就想着要去灭亡苏联呢?可是现在他的势力已成,那帮黄埔的少壮派也是天天盼打仗,后面还有英美德在支持。我不能反对,也反对不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说着他又压低了些声音:“让他去做吧,成功了……我是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了……就让他们叔侄出来承担责任!那也是他们自找的。”
听到丈夫这样说,宋美龄也只得无奈叹息一声。她也知道丈夫的难处,现在已经没有孙中山那样一言九鼎的大神了。而军队中的那些骨干又都是黄埔一系,虽然蒋介石对他们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可罗耀国也有相当的号召力,在这种情况下,谁的政策更受这些少壮派军官的欢迎,谁就自然能成为他们的领袖。
……对于蒋介石的不置一词,罗耀国却丝毫也不在意,在他看来这就是默许了。再说了,现在又不是马上要开战,只是要进行战争准备,主要是加快重工业发展以及外交准备。比如和德国、波兰签署一份共同反对苏联的条约,而且这份条约还要在英法美的支持下签订!像这种有英法美德一起参与的坏事,国民党里面那些个大佬怎么有胆子反对。
至于这场怎么看都有点像侵略战争的不义之战能不能赢,罗耀国倒是没有一点担心的。历史上希特勒以德国一家之力一边应付着英国,还差一点把苏联给灭门了。这个时空多了个崛起了的中国,还有“欧洲第二陆军强国”大波波,再有英美的支持,这个苏联灭不掉才有鬼呢!
亲自将老蒋夫妇送出怀仁堂以后,罗耀国才和妻子陆小蓓一路说说笑笑走向居仁堂的住所。
瞧了眼边上刚刚升级为知姓眼镜娘的妻子,罗耀国放柔了声音,笑着问她:“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吧?有什么打算么?是想立即去接管共和飞机公司的工作?还是想先放松几个月,好好玩一下?”这个口气里面好像还把陆小蓓当成了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呢。
陆小蓓晕生双颊,人家明明已经是新时代的知识女姓了,怎么还把自己当个小女孩哄呢?眼镜娘小蓓扁了下嘴,眨着大眼睛瞥了丈夫一眼,低声道:“我想马上投入工作,不过我可不要做行政,管人我不在行的。”说着眼镜娘的小脸儿上露出几分自信:“我想要参加共和公司的设计部门,我发誓要设计出一款模样最可爱的战机!”
“最可爱的战机!?”罗耀国有些无语地看着妻子,很想从她的脸儿上面找到一点玩笑的痕迹。
“嗯。”眼镜娘很认真地点点头,浅浅笑道:“图纸我已经和几个同学开始画了,是最新潮的单翼全金属的流线型机身,还有可收放式起落架,全封闭座舱,机炮我想用瑞士厄利孔公司的ffs型20毫米机炮,发动机要用还在开发中的bmw-7发动机……”
“听上去还不错哦。”罗耀国想象了下数千架模样乖巧可爱,或许还有粉红色涂装,画着蝴蝶结的战斗机扑向苏联领空的情景。
就在这时,娜塔丽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看到罗耀国就立刻迎了上来。
“辅文,刚刚得到消息,托洛茨基与曰本签署秘密协议了。他们打算共同开发远东,曰本还将向托洛茨基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包括重炮兵部队和航空兵部队。”
“你是说部队?”罗耀国愣了下,又追问了句。
“电报上是这样说的。”娜塔丽拿出张抄报纸递了过去:“托洛茨基有了重炮和空军可能会要求王仲义的部队守住阿穆尔河防线了,远东的战争可要越打越大了。”
这次的消息是来源于王仲义本人,他对托洛茨基同曰本人的勾结既有些不满,又有着某种期待。他虽然也很清楚曰本的意图是染指远东,可同时要想抵抗住斯大林的进攻,援助自然是越多越好,哪怕这些援助是来自曰本。
“辅文,你对这事怎么看?”娜塔丽见罗耀国的脸色有些阴沉,心中着急,伸手拉住他的手臂,连声催问。
“哦。”罗耀国随口应了句,笑了笑道:“一个远东卖了两家,这个托洛茨基真是好手段啊!不过这样也好,他要是没些真本事,又怎么能和斯大林两败俱伤呢?”
“嗯。是这样的。”娜塔丽点点头,顺着罗耀国的思路往下说:“那么说起来我们还是要继续在暗自援助托洛茨基,让他把这场战争拖延下去,越打越大,最好能一直打到中德波三国向苏联最后摊牌之时。”
“呵呵,就是这样。”罗耀国冷冷一笑:“而且斯大林应该会有什么反制的招儿吧?娜塔丽,你让金九明天就启程来北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