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蒙古诸侯。灭掉科尔沁后,刘钧会把大兴安岭一带和西辽河一带的草场划分赐封给他们。这些地方,都是不太适合农耕的地方。交给他们好了,朝廷要的是最肥沃的东面平原地带。
哈尔温。清国新都。
不过眼下,这座城池做了清国都城不过半年时间,摄政王却已经又决定要再迁都了。
多尔衮已经正式被加封为摄政王,比辅政王又进了一阶。这个摄政王是得到济尔哈朗和代善两位辅政王支持的。
如今局势,已经不是内斗的时候了。
女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代善也垂垂将死,他的几个年长的儿子也不是病死就是战死,代善心灰意冷。放手把两红旗交到了多尔衮的手里,让他全力施为,挽救大清。
独臂的济尔哈朗手里握着镶蓝旗,也是兵微将寡,守在辽阳城中,日夜担忧汉军会杀过来。尤其是辽河水满的时候,他总是觉得汉军随时就会乘着战舰逆江而上。
多尔衮进位摄政王,第一个决定就是迁都瑗珲城。
沈阳早就不安全了,如今哈尔温同样不安全,多尔衮没有胆气跟汉军决战。只能继续往北撤,他告诉自己,这是忍辱负重。十年之后,他必将重回辽东。
“科尔沁什么时候北迁?”
多尔衮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问手下了,每次问,都得不到让他满意的结果。他心中恼怒万分,却只能压抑着这股怒火。
哲里木盟四部十旗,是如今唯一还跟着大清的蒙古人了。
“回九王,还是昨天的消息,科尔沁四部暂时还未回复。”
“他们在想什么,难道也想投降汉人。他们觉得这时投降,刘继业就能善待他们?”
挥了挥手。多尔衮让人退出,他独自坐在屋里。感觉一阵阵的疲劳。
科尔沁那边的反应,已经十分反常了,他心中有了极不好的预感,也许这些该死的蒙古人真的心怀二意。
再等等,多尔衮压抑着派人去问罪的冲动,他还需要这些该死的蒙古人。
可他只等了半天,就得到了紧急奏报。
“哲里木盟科尔沁四部十旗皆已降汉,他们数日前就已经暗中向汉进献降表,还送了女儿前去和亲,送了儿子去为质子,又送了许多金银珠宝,刘继业已经准四部归降,十旗旗主皆赐侯封爵......”
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愤怒的将信撕成粉碎。
而代善听到这处消息后,更是惊惧而亡。
哈尔温城中,女真人惊惧万分。
“传令,迁都瑗珲,即刻。”
多尔衮连报复的心思都不敢有,科尔沁一降,那他们就已经直接暴露在汉军的炮口之下了。当务之急,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而此时,霍林河边。
科尔沁十旗还在会盟,不过比起数日前的不安和忧虑,此时的他们却轻松了许多。
乌克善和满珠习礼兄弟俩,甚至把主力的兵力集中起来布置到了东面,以防止女真人知道他们降汉后的袭击,在西面对向大汉的方向,他们没有丝毫防备。
乌克善等首领们甚至已经主动的剃起了光头,换上了新赶制的汉式官袍,还相互间以侯伯相称,不再称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台吉、贝勒等。
大家每天坐在帐里也不再研究如何防御汉军,反而是在研究着该如何防御清军,要不要派兵去进攻清军,以献投名状。
夜色如墨,也像是一面巨大的帷幕,摭住了一切。
营地里的各旗牧民战士们围在火堆前,一边烤着羊,一边喝着酒。夜里很冷,但大家心情都不错,归降了大汉,不用打仗了。以后还能跟大汉贸易,到时汉人的丝绸布匹、美酒茶叶等都能源源不断的运进来。
“听说那汉皇给早先归附的蒙古诸部,赐封了侯伯子男勋五等爵位,还给下面的低级军官们也特赐骑士和武士两等爵呢。”一名十夫长有些充满羡慕的语气道,“听说候伯等五等爵位都算是大汉诸侯,每个诸侯都有一块领地,领地内一切税收能分到三分之一,汉人如果移民过去垦荒或者开矿等,缴的税他们也能拿三分之一。”
“我听说骑士和武士虽然没有封地,但是一旦得到册封,就是世袭罔替,以后年年都能领到大汉朝廷发给的俸禄呢。”
另一个人忍不住道,“这骑士和武士,那不就成了以前明国的卫所武官?世袭相传?”
“朝廷真给俸禄?那还不错啊,我听说如今汉国的官员俸禄很高呢。”
“每个人都能封?”
“那当然不可能,听说只有百户才能封骑士,武士也起码得牌子头吧。”
一个牌子头一般管十骑,百户管百骑,这也是蒙古部族兵马里的基本编制了,既是平时的行政编制单位,也是打仗时的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封骑士,牌子头封武士,这个消息让在座的这些蒙古战士都很兴奋,归附大汉封爵领俸禄,似乎是个不错的结果呢。(未完待续。)
ps:感谢永远的泪痕、净心琉璃的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