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阻力重重的事情在梵羽和魏文秋的一唱一和之下,顺利的开展起来,县城里不分男女老幼,大部分都主动自觉接受了种牛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称,在潜移默化中衡量着得失。
这次天花来势汹汹,不知道还要肆虐多久,万一种牛痘真的可以预防感染,别人都种了,唯独自己没有种,那岂不是说自己被传染的几率高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魏文秋事先已经声明过了,身体健康的人接种牛痘之后就不会再被天花感染,但被天花感染之后再接种牛痘,就无法起到预防作用了。
有些人本来还在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现在先不种牛痘,看看别人种了的效果怎么样,万一自己不幸被天花感染了,那时再种牛痘不迟……
结果,魏文秋声明过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在种牛痘的时候,梵羽又把可能出现的症状给大家说明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回春堂医疗救援队随时待命,观察疫苗注射后的情况。
凌少庚和程硕两人也没闲着,侍卫们全部出动,密切观察着种牛痘百姓的反应,随时向他们汇报。
倘若真的如魏文秋所说的那样,那么他们这次阳谷之行非但不是什么苦差事,反而是一桩天大的机缘!
发现了预防天花的疫苗,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无论是从民生还是国家战略层面,都值得普天同庆般大书特书。
疫苗是梵羽首先发现并付诸使用的,但作为阳谷县的父母官,如果没有魏文秋的教化于民,怎能出梵羽这样的人才呢?
天下州县上百个,为什么别处没有出梵羽这样的人才呢?还不是人家魏大人把阳谷治理的好,下面才能出现能人异士。
所以从朝廷层面来看,发现天花疫苗这件事最大功劳在于魏文秋,他教化有功。
但现在阳谷县有两位巡察御史坐镇,情况又大不同了,疫苗早不问世晚不问世,偏偏在两位御史到来之后问世,这说明什么?
当然是朝廷用人得当,御史督导有功。
正是因为朝廷体恤百姓,才下派御史督察灾情,而两个御史也不负朝廷所托,尽职尽责,甚至不惜以身犯险进入灾区视察灾情,这才有了后来的天花疫苗问世。
道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理,具体朝廷怎么想,就看御史的奏章如何措辞了。
不过话说回来,一旦种牛痘无法预防天花或是产生了什么副作用,那也与两位巡察御史无关,君不见官府发布的通报文书中压根就没有御史印信么?
朝廷追究下来,两位御史顶多承担一个失察之罪,无关痛痒……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天花疫苗问世这桩大事,有功御史领着,有过知县顶着。
御史凌少庚和程硕想得很清楚,他们两个吃肉,知县魏文秋啃骨头……至于不惜以身犯险的梵羽,看在岑夫子的面上,就让他喝口汤吧。
雨露均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