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逆流伐清 > 第五十二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

第五十二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后,郑彩又与其从兄郑成功大打出手。技不如人,被成功把老巢厦门占去。而鲁监国趁机火并了舟山守将黄斌卿,在舟山站住了脚,摆脱了郑彩的控制,重新整顿朝政。

1651年八月。清军云集定关,在舟山战役中获胜,攻占了鲁监国的根据地舟山城。无可奈何之下,在浙江沿海站不住脚的鲁王不得已领部众南下厦门依托郑成功,意图休整恢复后卷土重来。无奈郑成功向来不承认鲁王政权,只同意鲁王以明藩王的身份借住于金门,保证他的生活优遇而已。

而在西南建立的永历朝廷基本上得到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南明各方势力的一致拥护,1653年三月,朱以海也承认了永历帝的正统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归藩。他则在郑成功的严密监视之下,只是作为“寓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郑成功所部南京城下遭遇挫败,立刻扬帆出海,使张煌言进退失据,部下在清军追击下,四窜山谷。他身边只剩下两名随从,在地方义士的掩护下改装易服,由山路趋安庆、建德、祁门、休宁、衢口、淳安、遂安、义乌、天台、宁海抵海滨,历时近半载,行程二千余里,艰苦备尝,终于回到了海上义师军中。

“犹幸旧主之在,或能旋乾转坤哉。”张煌言抹了抹眼睛,立起身躯,向着大海的方向大声呼喊。

张煌言在南明为数众多的人物中,地位并不显赫,然而在长达二十年的抗清斗争中,他历尽了艰难险阻,处处以大局为重,几乎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完人。黄宗羲为他撰墓志铭说:“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余屈身养母,戋戋自附于晋之处士,未知后之人其许我否也”可谓定评。

激昂过后,张煌言又静下心来仔细思量,又不禁喟然长叹。永历朝廷虽为正统,但西南战局堪忧,天子避难异邦,明军残部不知能与清军血战几何。现在又与永历朝廷海路断绝,音讯杳无,不知具体状况。而为避郑氏嫌疑,他手下的各支民间武装多飘泊海上,屯驻荒岛,不便入金门拜谒鲁王。

既要抗清作战,又要防郑成功吞并,还要惦记着旧主鲁王朱以海,张煌言真是感到心力交瘁。虽说张煌言保留着兵部侍郎监军的名号,但由于不是郑成功的嫡系,因而备受冷落。

但张煌言就是张煌言,从绍兴、舟山、中左所一路走来,有很多战友或是在战斗中牺牲,或是失去了信心主动离去,或是为了荣华富贵投降了清军。然而当惊险的逃难、阴险的斗争、强力的诱惑,这一切的一切发生过后,张煌言依然要继续坚持下去。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染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张煌言所作《满江红?怀岳忠武》一词,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强烈的复国报仇之念。

复归浙东滨海地区后,张煌言重举义旗。召集人马,以台州临门岛为基地,继续从事反清复明的军事行动。当地人民得知张煌言生还,悲喜交集,纷来响应。

就在张煌言重整旗鼓之时,一个由安南庯宪(今越南海兴省兴安)返回的浙江商人给他带来了久已隔绝的西南战场的消息。

永历入缅,岷留守入滇,腾冲胜清军,挥师伐安南。现在又与滇省清军打成一团,胜负未知。

虽然这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消息了,但张煌言依然感到振奋和激动。作为南明具有战略眼光、且以中兴大明为己任的寥寥忠臣,他自然知道皇帝犹在,朝廷尚存,留守入滇,西南未覆,对于抗清大局的重要性。

只是。此番滇省大战,西南明军能够支撑住吗?张煌言思来想去。决定派人前往安南庯宪打听清楚。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看似巧合状态下产生的必然。当然,这种必然有可能被忽略,也有可能被重视。

朱永兴则在认真聆听了庯宪华商们的申诉之后,决定对安南郑氏采取行动。他不是贪图庯宪华商捐输的那些财物。不在乎安南郑氏是不是恭顺,他要达到他的战略目的。

与海外华侨经常受到欺压一样,华商在庯宪也经常受到安南统治者的敲诈勒索。之前,安南郑氏曾和华商订约,条件是每艘帆船每年给其缴纳白银一千两两。王室五百两。而郑氏可能因为军费的原因,现又随意更改,强迫每艘帆船缴付五千两,王室三千两,还强卖给他们高价丝。华商对这种非法勒索不堪重负,多次的申诉无效后,方才在庯宪郑家商馆的指点下,前来向朱永兴求助。

当然,这些华商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毕竟他们现在算是清国人,要大明为他们出头,希望并不大。所以,他们把捐输的数目定得很大,希望朱永兴见钱眼开,施以援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别人看来只一纸文书便能解决的问题,朱永兴却要借大胜之威,在安南郑氏身上谋取最大的利益。

“你以为吾是贪图那几十船硝石硫磺,还是那五万两白银?”朱永兴趴在桌案上的地图前,头也不抬地对长史易成说道:“这是必须采取的行动,吾要让世人都知道,凡我华夏子民,遭受了不公待遇,国家和政府定然会为之讨还公道。何况,由安南人手中夺取出海通道,要比从清军手夺取,容易许多吧?”

“殿下英明。”易成尽管对朱永兴准备为商人出头,在滇省清军的压力尚未解除之际,便要再向安南郑氏动武,心存疑虑,但还是顺口恭维了一句。

朱永兴淡淡一笑,拿笔在地图上划了三道,示意易成上前观看,说道:“这是谈判要开出的价码,这是理想的目的,这是咱们的底线。”

长史易成定睛观瞧,不禁苦笑了一下,这还真是狮子大张口。一条曲线从宣光、太原、北江、海阳、太平一直划到大海,东面的土地尽要归于明军。另一条竖直的线则向后缩了很多,从谅山、北江之间为分界,把包括海防在内的区域都划了进来;第三条线则又向缩了不少,以谅山、汪秘之间的连线为界,却在临海处划了个弧形,再次把海防包括了进去。

这幅地图仿自朱永兴手中的旅游地图,因为旅游地图中包括安南的地方不大,也就是现在地图上所能显示出来的北部。但这已经比目前的安南地图详细许多,而且很多地方都能标注清楚。而再往南,则是根据目前所能得到的地图补上去的,显得很粗疏。

朱永兴继续解说道:“这底线的达成,应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不过是向西扩展了几十里地嘛!但有一个附属条件很重要,如果郑氏不答应,那吾是不惜刀兵相见的。嗯,郑氏也多半会答应,总比让咱们的船只通行升龙,并在庯宪驻军要好得多。”

长史易成并没有插话,继续听朱永兴讲述。

“京泰河的航行权。”朱永兴用笔在地图上点了点,笑道:“告诉郑氏,此番修约,对其也是大有好处。我大明海师船利兵强,若是取得联络,必听吾号令,可助其攻南阮。”

“殿下一言九鼎,安南郑氏必感恩戴德。”易成嘴上恭维,心中却不以为然,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和约签订未过半年,这蚕食也未免有点快了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