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慢性虚损疾病,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涩滞,治疗时常需佐以活血通络之药物以增强疗效。而补益药酒主要配伍具有益气补血、滋阴温阳的滋补药食。故更有益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人身气血,贵在通调。如果虽得补益,而不能流通,则收不到补益之利,反生郁滞之害。
补益药酒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虚损疾病的防治,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近代研究证明,传统中药中有许多补益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寿的功效。
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胆固醇;何首乌,可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杜仲,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
当归,可抗贫血。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地黄,能利水,降血压;黄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人参,能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能力,抑制高胆固血症的发生。选用这些药物制成的补益药酒,经常适量饮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寿的效果。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
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
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
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
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药酒是一种浸出制剂。
即干燥的植物药材或食物,其组织细胞萎缩,细胞液中的各种成分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的方式存在于细胞中,为浸出其有效成分需要作为溶媒的酒液浸润药材并进入细胞之中,继之发挥乙醇良好的解吸作用,溶解其可溶性成分,使之转入溶媒之中。
溶媒在细胞内溶解了很多物质后,使细胞内溶液浓度显著高于细胞外而形成浓度差。正是靠这种浓度差,使细胞内的高浓度浸出液不断向低浓度方向的细胞外扩散,同时稀溶液又不断进入药材细胞内,这样就使药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逐渐溶于酒中。
为了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采取适度粉碎药物、提高浸出温度、掌握适宜的浸出时间、扩大浓度差等方法。
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膏兑酒法,淬酒法,酿酒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则以冷浸法最为简便。
可将按处方配齐的洁净饮片或药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带塞盖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黄酒,根据药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荡1次,14至20天后用纱布过滤。
为了矫正口味,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药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饭前温服,每次按量饮用。
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亦可兑水后服用。根据药理研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少量,或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配之中药(药酒)饮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
冷浸法,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热浸法,将药物切碎,或捣为粗末,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
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
酿制法,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
酿酒法先将中药材加水煎熬,过滤去渣后,浓缩成药片,有些药物也可直接压榨取汁,再将糯米煮成饭,然后将药汁,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中,加盖密封,置保温处10天左右,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发酵后滤渣即成。
“用血脉强霸的妖兽来泡药酒?!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是了是了,我们一直都局限于以灵药作为药材,而且使用的都是直接酿制法,却没有想到过运用浸泡法。
这个行得通,这个完全行得通!
兰执事,你开启了酿制药酒的一个新大门!
兰执事!
我还有事情,我先走了!”
话落,还未等兰绝尘回话,让石就扯着温良恭的耳朵,消失得无隐无踪。
“这……”
“他此行目的的重点是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