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兵变这个混乱之机,朱由校已经能够放心大胆的推行一些新的事物和制度了。而最初的改革,他决定从宫女和太监入手,这些人从名义上都是他的家奴,不归外廷管辖,只有他一个人有权利处置,如此一来自然便捷。
即便是有如此便利条件,他也只能从有罪者着手,以惩罚的名义进行。其他清白之身的宫女,一提这事情以为是为营妓,那真是哭天抢地,宁死不从。由此看来,革新求变,改变人的观念当真是艰难。
“可以去处理其他事情了!”再次巡视一遍后,朱由校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去了,这座临时的战地医院已经步入正轨,不论是伤员、护士,还是太医,都已经找到了点感觉,慢慢的开始适应现代医院制度的运行。
来到乾清宫后,朱由校又开始处理各种事项,大大小小的太监捧着各种文书奏折,等着他批阅。
相较于宫女,太监的死伤可谓是极为惨重,西李杀了一波,朱由校杀了一波,逃了一波,自相残杀了一波,清查皇宫时,因为各种罪名又抓了一波。不过,紫禁城中太监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如此大肆杀戮了一批,到得最后,经过甄别后,身家清白无大错的太监依然还剩七千人。
三千多太监的死伤,可谓是这次政变中最大的伤亡了,比围攻他的禁军死的还多。不过这对于朱由校来说确实一个好事,他本就像裁掉所有的太监,如今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让他省了好多事。权利交接中出现了政变死人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他来说,死太监总比死平明百姓要好的多。
经过这次政变后,紫禁城的太监数量逐渐减少,朱由校也在登基之后,诏令天下禁绝太监入宫,自那之后,太监制度慢慢消亡,在后世的史书中,这场征兵除了正统的红丸兵变名称外,还有另一个名字——太监之衰。
当然,这都是后话,此刻不表。从剩下的七千人中,朱由校筛选了一些读过书,机灵能干的,集中起来教授文字算数和账务知识,这些人他以后有用。在挑剩下的,就充当劳役,维护皇宫的运转,再剩下的,他就全部都送到天宫作坊,那里以后必然是要扩大的。
太监他以后是不会在招了,现在有的就先用着,然后就这么顺其自然,让它们自然而然的消失。至于以后随侍身边的,用来代替司礼监拟旨制诏的部门,朱由校以后打算仿照汉朝,设置郎官,用功臣子弟来充当,而皇宫的维护,一是使用郎官文书仆役等,二是交给羽林军。
对于他这个现代人来说,使用军队维护重要建筑的运转是在正常不过的了,而这这也也有助于培养羽林军士兵的忠心和荣誉,作为普通的小兵,时时刻刻能接触到皇帝,这些隐形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高了。
花了几天将宫内的事情理顺后,朱由校的目光至于放到了外廷。而这一看,登时让他吓了一跳。红丸兵变谋逆人数,两万四千八百六十二人。
而这还只是京城一地抓捕的人数,地方上还有很多人没抓呢。仔细看过之后,朱由校才恍然,这其中包括了当时围攻他的禁军,这些禁军和他们的家眷一起就占了一般还多,怪不得牵连人数如此之多。
“命骆思恭将首恶、从恶、以及牵连之人甄别出来,同时将人员的年龄、性别以及身体劳力情况进行分类,制成表格,呈递上了。”朱由校沉吟了一会,便做出了决断。
他一边说,刘若愚一边就迅速的书写着,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大明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技术下,木制的钢笔早就做了出来,甚至就连纯钢质地的钢笔也有,这些都是大匠们一点点用手磨制出来的,产量很小。
不过这也让刘若愚欣喜若狂了,鹅毛笔虽好,但写着断断续续的,而毛笔太慢,根本跟不上殿下……..不………陛下的要求。
操着钢笔,刘若愚飞快的写着,在朱由校说完后,他也将将写完,而且字迹清晰端正,不见一丝凌乱,细细看去,隐隐间还有着些许独特的神韵,让人看着十分舒服。写完后,刘若愚便将文书呈递过去,请朱由校过目。
朱由校一看,未语先笑道,“若愚,你这硬笔书法写的是越来越好了,大有自成一派宗师的气象啊,不错,不错。”说完,他扫了眼文书,便交给旁边的另一个太监用印,然后送往锦衣卫大堂。
“硬笔书法?!”朱由校的说法让刘若愚心下一动,似乎明悟了什么,但似乎又什么都没想明白。不过自那之后,刘若愚在钢笔字上面下了极大的功夫,还辛苦收集各种碑文,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