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美军已经放弃了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的想法。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三年初,美军把重点转向了西南太平洋,即按照卢卡斯在西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美国将在适当的时候进军东南亚,消除澳大利亚受到的威胁。
只是,美军不进攻,不等于中国军队也不会进攻。
在基本上放弃了西太平洋进攻战略后,美军高层意识到,中国很有可能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攻打马里亚纳群岛,从而扭转西太平洋上的局面。如此一来,美军就得增强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力量。
当时,除了部署三百六十架战斗机之外,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地面部队已经增加到了四个陆战师,总计近八万名官兵。重点防御区域是关岛、塞班岛与提尼安岛,北面的小岛上只有少量守卫部队。
在美军看来,四个陆战师足以遏制中国的进攻野心。
当然,关键还是舰队,即制海权。
只要制海权还在美军手里,中国军队就不会贸然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甚至不会改变整体战略态势。
为此,美军把太平洋舰队撤回了夏威夷群岛,以珍珠港为基地。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避免遭到突然打击,而且舰队从珍珠港出发,能在五天之内到达马里亚纳群岛。显然,中国军队不可能在五天之内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甚至来不及占领一座足够大的岛屿。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军队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之前,首先得夺取制海权。
显然,优势在美军手里。
美国海军还有九艘航母,第二批三艘“美国”级已经在三月初完成舾装,预计在六月底就能服役,而中国海军的第二批四艘“泰山”级航母最快也要到六月底才能完成舾装,服役时间肯定在十月份了。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美军不但能保持优势,还能扩大优势。
问题是,美军的优势并不足以带来战略上的胜利,因为中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拥有击垮美军舰队的资本。
如此一来,美军就得采取格外谨慎的战术。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尽量避免与中国海军决战,特别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得以保存舰队为主。
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现象。
要知道,美军拥有较为明显的兵力优势,却得以守为主,而在兵力上没有优势的中国海军,却决定主动进攻。
当然,这种差距只是表面上的。
实质上,把战舰性能、航空兵作战能力、官兵素质、战略取向等因素考虑进去,美国海军的优势就很不明显了。
别的不说,中国舰队全是新锐战舰,而美国海军全是老旧战舰。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美国舰队的机动能力远不如中国舰队,作战灵活性差了很远,在战术上也就更加保守。
对此,弗伦奇有极为清醒的认识。
可以说,海军的情况与陆军差不多,兵力不是决胜的主要因素,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才是真正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美军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不会比中国舰队高多少。
拿防空能力来讲,中国海军拥有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即便只有四艘是防空配置,其防空能力也远远超过了十八艘美国巡洋舰,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末段反导拦截上,中国海军的大型综合战舰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实战早已证明,在对付高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反舰制导炸弹的时候,性能先进的末段拦截系统才是真正的主力,而区域防空导弹往往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说得形象一点,中国舰队具有更强的防御作战能力,能够抵抗更加猛烈的空中打击。
相反,美国舰队的防御能力就不怎么样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弗伦奇对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对他的战术部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他看来,就算美国舰队有兵力优势,也要尽量以奇袭的方式击败中国舰队。如果与中国舰队正面决战,美国舰队取胜的希望并不大,甚至有可能遭到重创。
显然,弗伦奇也不想拿舰队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