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陛下,不过老臣上朝之前已经吃过了,也是托陛下洪福,将早朝改了,现在都有时间慢悠悠起床,然后吃完早点之后在上朝。”徐光启笑呵呵的回答到,然后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不错,挺激灵的,难得还记得朕的吩咐,看赏。”朱由校随口一夸赞,却令小太监激动不已,差点直接跪下谢恩。好在他还记得此时是君臣奏对,不能打扰,才忍住心中的悸动,保持住了站姿。
“上一碗莲子羹给徐爱卿。”不容分说,朱由校直接点了个。
“多谢陛下厚爱。”徐光启哭下不得的谢恩,哪里有一定要让人吃的道理啊。
两人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聊些家常,哪家孩子结婚啦,媳妇是谁,最近的天气怎样啊,会不会耽误农时,天宫研究院那边的技术进展到哪里了,羊毛纺织运转的好不好啊之类的。
“对了,羊毛纺织技术的那帮子人有没有好好奖励。”忽然想起了什么,朱由校不由问道。
“都有银钱的奖励,匠人们都很满意。”徐光启答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由校眉头一皱,这还是轻视技术工匠的传统造成的,这么重要的技术,就只奖励了些钱,其他荣誉地位之类的,一点变化都没有,就连内府的勋阶也没有。
“不妥,不妥,如此轻飘飘的奖励,怎能让人潜心技术研究。”
“朕记得内府还未设立一品的勋阶,如今就设立一个,名为院士,在技术方面的为天宫院士,文学方面的为翰林院士,只授予当世学问顶尖之人。李之藻牵头弄出了羊毛纺织技术,不若就授予他这个头衔,至于其他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的勋阶。”朱由校慢慢说道。
“翰林院士方面,看谁最先编订一本让朕满意的典籍或者律法来,就授予哪个。院士的各种待遇,等同于一品内阁大学士。”
“如此,可有问题?”
“这…….会不会太重了?”徐光启有些迟疑,这是自然的,几千年的传统了,忽然要将工匠和他们这帮子文人相提并论,没有人受得了。
“哼,有什么太重的,朕就是要让世人知道,跟着朕定下的道路走,才有重赏!”朱由校冷哼道。“一应册封事宜,你会去名文部操办下,明日朝会上宣布。”
“是,陛下。”见皇帝心意已决,徐光启也不在劝了,反正皇帝改的东西不是一件两件了,无数文臣奏折反对,他充耳不闻,还是我行我素。
不过,文官们也拿皇帝没办法,他们有心辞职抗议,但想想现在高昂的薪俸,却又舍不得,辞职这种东西,如今是丝毫杀伤力都没有,无数候补官员等着嗯。官吏一体化后,每个县都有不少的老文吏等着前面的人出错,好让自己上位呢。
将天宫院士和翰林院士的名号定下后,两人的早餐也终于吃完了,虽然现在已经不早了。
拿着湿巾擦了擦嘴后,朱由校问道,“爱卿一大清早的过来求见,不知有何要紧事务。”
徐光启呵呵一笑,答道,“启禀陛下,并无多大要紧事务,老臣只是过来向陛下汇报下最近五个月的工作罢了。”
“这样啊,你说,朕听着呢。”朱由校头往后依靠,摆了个舒服的姿势,慢慢听。
徐光启见此,无奈一笑,却也没有谏言,而是捧着自己写下的条陈,看是慢悠悠的汇报着。他说的事情里面,有的是朱由校知道的,有的是他不知道的。
就比如第一件,土地改革受到阻力,目前僵持在河北省内,不得寸进。说到这个,徐光启解释了下,“陛下,前几日老臣和内阁的其他阁老们商量,有了个好法子。”
说到这里,他便将那日商量的方法和朱由校交流了下,在皇帝面前,徐光启十分的坦诚,很大方自然的说着亲信,学生、心腹之类的。朱由校登基以来的表现,无不说明他是一个成熟的帝王,而一个成熟的帝王,是绝对不会忌惮这些的。
是以徐光启非常的坦诚,坦诚到连朱由校都有些诧异的程度。
“这个方法不错,将你们信任的,执行得力的人放在河北,然后开展土改,等到有经验能力,便将他们派到其他地方,这样一个一个行省的来,三五年便能将大明土改完成。不错,既稳妥,又有强烈的进去,是你的风格。”朱由校夸赞道。
“既然你这里有了方法,那朕也就不用多此一举,召朝鲜崔鸣吉和他那帮子有经验的手下过来了。”
听到这,徐光启不由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还好当日自己有了办法,不然那群屠夫过来,还不知道要弄成多大的乱子呢。
“好好操练下你自己的人,等到土改全国铺开之后,可是有大用的。”朱由校呵呵笑道,“辽东,河北、朝鲜,三个地方开始土改,日后让帝国日报多报道报道,以后的工作也好展开。”
“老臣省的。”徐光启点头,开始下一项。